语言 ▾
中文EN

基线差异大怎么办?倾向性评分加权提升非随机研究可靠性

发布时间:  2025-03-19 16:13:11


2024年11月,中国学者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中科院医学一区,IF=5.0)发表标题为:“Catheter Ablation or Surgical Therapy in Severe Atrial 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 Caused by 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Propensity Score Analysis”的研究论文。



摘要与主要结果

背景对于重度房功能性二尖瓣反流(MR)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的治疗策略尚未达成共识,缺乏对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AF)和重度房功能性MR患者的比较研究。我们旨在比较二尖瓣修复联合迷宫手术与导管消融术在长期持续性AF引起的严重房功能性MR患者中的疗效。

方法和结果:本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患有严重心房功能性MR和长期持续性AF的患者。手术患者接受二尖瓣修复联合Cox迷宫手术,而导管患者接受导管射频消融。使用重叠倾向评分加权评估死亡率、AF复发和HF再入院。然后,在2018年至2022年期间,我们确定了302名患者:手术组215名,导管组87名。组间基线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手术组出院时AF复发率(P=0.03)、HF再入院率(P=0.03)和MR分级>2(P<0.01)较低(P<0.01)。然而,5年无死亡率(log-rank P=0.87)、AF复发率(log-rank P=0.36)或HF再入院率(log-rank P=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手术患者相比,导管组AF复发率和HF再入院率更高;然而,重叠倾向评分加权后差异不显著。尽管导管消融术后末次随访时出现明显MR的患者比例较高,但大多数患者仍表现出MR严重程度的有效降低。

基线和围手术期特征

表2总结了2个队列的围手术期变量。手术组约66.5%的患者同时接受了三尖瓣环成形术。3例患者因出血/心包填塞行急诊开胸手术,其中手术组2例,导管组1例;然而,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2/215 [0.9%] vs 1/87 [1.1%],P = 0.68)。共有18例患者在出院时仍有AF/心房扑动,手术患者明显少于导管组(8/215 [3.7%] vs 10/87 [11.5%],P = 0.01)。出院时,导管组有29例MR分级为≥3级的患者,手术组无MR分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手术组(6.2±1.7 vs 12.5±3.6 d,P<0.01)。


晚期结局

晚期事件的发生率列于表3中。在40(范围,13-73)个月的中位随访期内,发生了15例死亡,其中手术组10例,导管组5例(4.7% vs 5.7%,P = 0.69)。共有6例患者接受了再次手术。在手术组中,2例患者因复发性AF和HF接受了电生理标测和导管消融术,而1例患者因心内膜炎接受了再次手术。在导管组中,3例患者因复发性AF接受了电生理标测和导管消融术。组间无显著差异(3/215 [1.4%] vs 3/87 [3.4%],P = 0.25)。然而,导管组晚期AF复发发生率(14/87 [16.1%] vs 17/215 [7.9%],P = 0.03)和因HF再入院(16/87 [18.4%] vs 20/215 [9.3%],P = 0.03)高于手术患者。


在最后一次随访中,导管组23%的患者患有轻度MR,57%患有轻度至中度,14%患有中度至重度,6%患有重度MR。在手术组中,59%的患者患有轻度MR,36%患有轻度至中度,3%患有中度至重度,2%患有严重MR。观察到两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1;图2)。此外,导管组≥3级MR的发生率高于手术组(17/87 [19.5%] vs 10/215 [4.7%],P<0.01)。


长期生存

在Kaplan-Meier分析中,手术队列和导管队列在PS加权前的估计5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84%;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风险比[HR],1.68 [95% CI,0.56-5.02]; log-rank P=0.35;图3A)。PS加权后,导管队列的5年累积生存率高于手术组,组间无显著差异(HR,1.12 [95% CI,0.27-4.71]; log-rank P=0.87;图3B)。整个队列的多变量调整Cox模型显示,较高的体重指数(HR,1.29 [95% CI,1.07-1.56];P<0.01)和术前慢性阻塞性肺病(HR,6.58 [95% CI,1.10-39.53];P=0.04)与死亡风险显著升高相关(图4)。此外,较大的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然而,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HR,1.11 [95% CI,1.00-1.24];P=0.05)。






设计与统计学方法

P: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因有症状的严重AFMR转诊接受MV修复联合手术消融或单独导管消融的患者。

I:导管射频消融。

C:外科手术。

O:主要结局是全因死亡,次要结局包括复发性AF(定义为AF的任何发作、心房扑动或持续>3个月空白期后30秒的房性心动过速)、因HF再入院、中风和最后一次随访时MR的严重程度。

S:回顾性队列研究。

连续变量表示为mean±SD并使用双侧Student's t检验进行比较,分类变量总结为频率百分比并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长期生存率和无事件,然后使用对数秩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用于确定生存的预测因子。重叠倾向评分(PS)加权分析用于调整测量的混杂因素。首先,为了计算每个患者属于因变量组的倾向,执行了23个自变量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因变量是接受手术。然后,使用重叠PS加权法得出每位患者的权重,该权重表示该患者被分配到相反治疗组的概率。重叠权重调整后,通过报告被比较2组的加权协变量均值和SD来证明组间的平衡,并具有标准化差异。生成事件的加权生存曲线并与调整后的对数秩检验进行比较。双侧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 R 3.4.2(R Development Core Team 2017)或Stata/SE 版本 15 (Stata Corporation, College Station, TX)进行统计分析。




小结

本研究通过单中心回顾性队列设计,采用重叠倾向评分加权方法调整手术组与导管消融组的23项基线混杂因素,有效平衡组间差异。统计方法整合Kaplan-Meier生存分析估算5年生存率、房颤复发及心衰再入院率,利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通过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识别BMI、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死亡风险因素,并基于逆概率加权消除选择偏倚,验证基线平衡(标准化差异<0.1),展示了倾向评分在非随机观察性数据中控制混杂因素的优势。



参考文献

Ye Q, Li Y, Zhang W, Zhao Y, Zhao C, Li Z, Li F, Yao Y, Wang J. Catheter Ablation or Surgical Therapy in Severe Atrial 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 Caused by 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Propensity Score Analysis. J Am Heart Assoc. 2024 Dec 3;13(23):e035695.





上一篇:单细胞测序揭秘!系统性硬化症肺病治疗新策略:老药二甲双胍“逆袭”靶向巨噬细胞

下一篇:03.17-03.23 临床预测模型研究顶刊快报



邮编:400000
联系电话:13651835632
电子邮件:zhoubaihao910@126.com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龙湖光年4号楼
Copyright © 2022 重庆嘉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22013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