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
中文EN

剖宫产止血效果研究 去甲肾上腺素表现优于苯肾上腺素

发布时间:  2025-08-04 14:48:28



2024年7月,中国学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中科院医学2区,IF=10.1)发表标题为:“Norepinephrine versus phenylephrine affects prethrombotic respons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esarean section under spinal anesthesia: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study”的研究论文。







摘要与主要结果

一、 摘要

背景:静脉血栓栓塞是剖宫产妇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去甲肾上腺素(NE)已被证明可以激活凝血。本研究旨在比较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剖宫产时,固定速率预防性NE输注与固定速率预防性苯肾上腺素(PHE)输注对血栓前反应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66名在脊麻下行剖宫产的妇女被随机分配至NE组或PHE组,自蛛网膜下腔给药开始,以15 ml/h的恒定速率静脉泵注含有NE或PHE的“研究药物”溶液,直至手术结束。在手术入室时及手术结束时采集血液样本,测量血浆凝血因子VIII活性(FVIII:C)、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

结果:与术前水平相比,NE组术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差异,仅FVIII: C水平降低(P=0.003)。然而,与PHE组术后水平相比,NE组术后FVIII: C(P=0.009)、纤维蛋白原(P=0.035)和D-二聚体(P=0.025)水平均升高。

结论:NE不会影响产妇的血栓前状态反应,并且在剖宫术中可以安全使用。与PHE输注相比,NE输注会增加凝血分子的水平,这表明NE可能对术中出血量高需要止血的女性更有益。

二、研究结果

该研究纳入了66名接受剖宫产的产妇,分为两组:NE组(N=33)和PHE组(N=33)。所有患者数据根据其分配的组别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研究,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或退出。图1描绘了该研究的流程图,包括产妇纳入、分配、随访和分析。


受试者的特征见表1。两组在年龄、体重、身高、孕周、单胎、双胎、总液体摄入量、出血量、尿量和手术时间等一般特征方面无显著差异。


术前详细信息见表2。两组患者在术前促血栓分子方面无统计学显著差异:D-二聚体基线值(P=0.764)、纤维蛋白原基线值(P=0.914)和FVIII:C基线值(P=0.140)。


图2显示了两组术前和术后的凝血分子水平。与术前水平相比,PHE组通过PHE输注降低了术后D-二聚体(P=0.001)、纤维蛋白原(P=0.006)和FVIII:C活性(P=0.000)水平。NE输注降低了术后FVIII:C活性(与术前水平相比,P=0.003),但对D-二聚体(P=0.282)和纤维蛋白原(P=0.666)水平无显著影响。


图3显示了两种血管活性药物输注对绝对凝血分子的反应。去甲肾上腺素使D-二聚体(P=0.025)、纤维蛋白原(P=0.034)和FVIII:C活性(P=0.009)的水平升高,高于PHE组。







设计与统计学方法

一、 研究设计

P:66名在脊麻下行剖宫产的妇女

I:去甲肾上腺素(NE)

C:苯肾上腺素(PHE)

O:凝血分子FVIII:C、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相对于基线的绝对变化

S: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二、 统计方法

SPSS 14软件(美国)用于数据分析。对以比例和百分比表示的分类变量应用了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使用Shapiro–Wilk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定量指标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并根据数据分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显著性差异的标准为P<0.05。






总结

本研究探讨了NE和PHE的输注是否会导致FVIII: C、纤维蛋白原和d -二聚体水平的差异,这三种凝血分子表现出血栓前反应,并与VTE风险相关。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血管活性药物与止血系统之间复杂且尚未明确的相互作用机制,涉及该系统众多分子及其活化过程。




参考文献


Tao W, Bao J, Xie Y, Ding W, Wu Y, Zhang Y, Hu X. Norepinephrine versus phenylephrine affects prethrombotic respons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esarean section under spinal anesthesia: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study. Int J Surg. 2025 Jan 1;111(1):644-649.




上一篇:07.21-07.27 临床预测模型研究顶刊快报

下一篇:利用鼻内窥镜和 T2 加权磁共振成像预测鼻窦倒置乳头状瘤相关鳞状细胞癌的深度学习:一项探索性研究



邮编:400000
联系电话:13651835632
电子邮件:zhoubaihao910@126.com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龙湖光年4号楼
Copyright © 2022 重庆嘉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22013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