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
中文EN

宫颈环扎术后宫颈长度对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价值

发布时间:  2025-08-12 14:13:26


2025年7月9日,K. E. Mountain等人在《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 Gynec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Predictive value of cervical length for 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 in women with cervical cerclage》的文章。本研究旨在评估宫颈环扎术前后宫颈长度对自发性早产小于34孕周的预测价值,并探究不同早产风险因素对宫颈长度变化及预后的影响。



研究背景


自发性早产(sPTB)是全球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多数由自发性早产(包括早产临产或未足月胎膜早破)引起。宫颈环扎术是预防sPTB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缝合提供机械性宫颈支撑。经阴道超声(TVS)测量的宫颈长度(CL)是筛查sPTB高危孕妇的主要方法,但宫颈环扎术后CL的预测价值尚不明确。既往研究因样本量小和人群异质导致结果矛盾。宫颈手术史者可能因机械性宫颈薄弱导致缩短,而sPTB患者可能与微生物/炎症机制相关,这可能影响环扎术后CL的变化模式及预测效能。




数据来源


回顾性纳入2008年1月至2021年3月英国四家早产预防诊所(伦敦帝国学院医疗保健NHS信托、切尔西和威斯敏斯特医院、国王学院NHS基金会信托、梅德韦NHS基金会信托)的331例接受宫颈环扎术的孕妇。排除标准包括:联合使用孕酮治疗(n=524)、缺失关键数据(种族、吸烟史等,n=31)、分娩孕周34⁺⁰–36⁺⁶周(n=70)或无法确定风险分层(n=114)。数据来源于电子病历系统及既有临床审计数据库。




研究设计


 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主要结局为sPTB<34孕周(自发性临产或胎膜早破导致),次要变量包括环扎前后CL、环扎孕周、CL变化方向。收集协变量:年龄、BMI、种族、吸烟史、宫颈手术史、孕产史。使用R(v4.0.0)进行统计分析。连续变量以中位数(四分位距)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非正态分布);分类变量以频数(百分比)表示,因单元格频数≤5,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缺失年龄(n=3)和BMI(n=53)数据按分娩结局组(sPTB或足月产)中位数填补。主要分析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向后选择法),纳入变量:环扎前CL、环扎后CL、环扎孕周、CL变化方向(独热编码),以方差膨胀因子(VIF<5)排除共线性。生成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最佳阈值(Youden指数)、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阴性预测值(PPV/NPV),DeLong法比较AUC差异。显著性阈值P<0.05。




结果


参与者特征

共计确定了 5572 份可能纳入的患者记录,其中 1145 份在妊娠期间接受了环扎术;其中 524 份因同时使用孕酮而被排除。在其余 621 份患者中,432 份患者在环扎术前后均进行了扫描。其中,70 份因在 34 + 0 至 36 + 6 周之间分娩而被排除,31 份因数据严重缺失而被排除,最终剩下 331 份患者。环扎术前扫描时的中位孕周为 15 周(四分位距 (IQR),14–19),环扎术后扫描时的中位孕周为 20 周(IQR,18–23),环扎术插入时的中位孕周为 17 周(IQR,15–20)。环扎术前扫描和环扎术插入之间的中位间隔为 4(IQR,2-5)天,环扎术插入和环扎术后扫描之间的中位间隔为 16(IQR,8-28)天。

根据风险因素预测结果和宫颈长度

在妊娠 < 34 周的 sPTB 女性和足月分娩的女性中,母亲种族、吸烟史、妊娠史或既往宫颈手术均无显著差异。虽然两组之间的母亲年龄中位数有统计学上显著差异(足月分娩队列 33 岁(IQR, 30–37 岁)vs sPTB 队列 32 岁(IQR, 28–35 岁),但绝对差异很小且无临床意义。有证据表明宫颈环扎术指征与 sPTB 之间存在关联,有病史指征的宫颈环扎术患者发生 sPTB 的可能性较小。具体而言,有病史指征的宫颈环扎术患者中 11.9% 发生 sPTB,而有超声指征的宫颈环扎术患者中 24.3% 发生 sPTB,有紧急宫颈环扎术患者 36.8% 发生 sPTB(P  = 0.003)。

既往接受过宫颈手术的女性,其环扎前 CL 测量值明显低于无宫颈手术史的女性(P  =0.0002)。有和无宫颈手术史的女性之间,环扎后 CL 没有显著差异。未产妇和仅有足月分娩史的女性环扎前 CL 明显短于有其他妊娠史的女性。既往有 MTL 的女性和既往有 sPTB 的女性环扎前 CL 相似(P  =0.722)。白人女性环扎前 CL 明显短于黑人女性(P  =0.001)或其他种族女性(P  =0.046)。白人和黑人女性之间的 CL 差异在环扎后仍然存在(P  =0.003),此外,白人女性环扎后 CL 明显短于亚洲女性(P  =0.046)。

宫颈环扎术前后宫颈长度测量的预测价值

环扎术前后CL均能鉴别34周以内sPTB。对于环扎术前测量,AUC为0.635(95%CI,0.559–0.712)(图 1),在最佳阈值20.2 mm(此阈值基于Youden指数最高的截断值)下,特异性为75.6%(95%CI,70.1%–80.3%),敏感性为47.7%(95%CI,36.0%–59.6%),阴性预测值(NPV)为85.5%(95%CI,80.5%–89.5%),阳性预测值(PPV)为32.3%(95%CI,23.8%–42.2%)。对于环扎术后的测量,AUC 为 0.677(95% CI,0.604–0.751),特异性为 64.3%(95% CI,58.4%–69.8%),敏感性为 66.2%(95% CI,54.0%–76.5%),NPV 为 88.6%(95% CI,83.3%–92.4%),PPV 为 31.2%(95% CI,24.0%–39.3%),最佳阈值为 25.7 mm。ROC 曲线比较显示环扎前后 CL 测量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图 1a)。与 CL 变化方向的类别相比,环扎前后 CL 测量值的 ROC 曲线基本没有变化(图 1b、c)。类似地,根据 CL 变化方向分层时,环扎术前后 CL 测量的 ROC 曲线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图 1d-f)。


图1  基于宫颈长度 (CL) 预测 34 周以下自发性早产的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

34周以下自发性早产的预测模型

初步建模包括宫颈环扎时的孕周、宫颈环扎指征、种族、妊娠史、既往宫颈手术和 CL 变化方向,以及宫颈环扎前 CL 测量、宫颈环扎插入和宫颈环扎后 CL 测量之间的间隔,以及宫颈环扎前和宫颈环扎后 CL,结果表明,只有宫颈环扎前和宫颈环扎后 CL 对预测 < 34 周的 sPTB 具有潜在重要意义。由于已知孕周和 CL 之间存在关联,因此包含环扎术时孕周的模型以及环扎术前后 CL 测量值均表明,环扎术前 CL(优势比 (OR),0.964(95% CI,0.936–0.994);P  = 0.018)和环扎术后 CL(OR,0.940(95% CI,0.910–0.970);P  < 0.001)均为 34 周以内早产的显著预测因素。最终模型仅包含环扎术前和环扎术后 CL,结果显示环扎术后 CL 对 34 周以内早产的影响大于环扎术前 CL(OR,0.943(95% CI,0.914–0.973);P  < 0.001 vs OR,0.974(95% CI,0.949–1.001);P  = 0.058)。




结论


宫颈环扎术后CL是预测sPTB<34周的主导指标(AUC 0.677),优于环扎前CL。不同sPTB风险因素(种族、宫颈手术史、孕产史)显著影响环扎前CL及术后CL变化方向:宫颈手术史者环扎前CL更短且术后更易延长;未产伴中期流产史者更易缩短,经产伴中期流产史者更易维持不变。然而,校正CL后,这些风险因素本身不增加sPTB风险。





上一篇:Lauren分型(即弥漫型和肠道型)对淋巴结转移和早期胃癌预后的影响也许存在差异

下一篇:没有了!



邮编:400000
联系电话:13651835632
电子邮件:zhoubaihao910@126.com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龙湖光年4号楼
Copyright © 2022 重庆嘉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22013225号